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掃描感測器 毫米波優於X光

 【記者謝珮儀綜合報導】台灣大學電機工程系團隊在22日發布「毫米波3D自動掃描影像感測器」研究成果。毫米波可取代傳統X光掃描,減少對人體的損害,未來可望應用在安全檢查及醫療上。

 毫米波探測器不受天氣氣候或是光線影響,能穿透非金屬性物質,只被金屬材質反射,相較於有高輻射的X光,此技術不會傷害人體,不能照X光的人也適用,且毫米波可保留X光清楚感測物體形狀的優點。以它取代金屬探測門和X光,可降低成本、增加檢查效率。團隊表示,完整處理後端數位後便能實際應用。

 此研發利用毫米波對受測物的反射能量以及反射來回的距離辨識人體、金屬、空氣等不同物質,可呈現出3D圖像。例如在安檢方面,其對金屬機械有所反應,3D可更全面呈現檢查資訊。

 團隊四個成員在一年半前開始研發。電機工程所學生陳邦寧認為以毫米波做影像感測器或雷達是現今的趨勢,國內外紛紛投入研究。但研究過程困難重重,毫米波相對於其他頻率,傳送中損耗會比較大,因此在晶片或天線設計上要來回驗證,尤其在整合晶片與天線的部分。

 毫米波是介於微波與光波之間的電磁波,但通常毫米波指30到300吉赫頻段,採用的頻率是94吉赫其優點是天線的設計尺寸可以愈小,影像的解析度也較高,在空氣中衰減的程度比附近頻率少。

 普通毫米波感測器採用費用高昂的矽鍺或砷化鎵製造。「3D毫米波感測器」比傳統毫米波感測器成本更低。它利用標準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製程降低成本,成功克服CMOS製程損耗較大的問題。另外,一般毫米波感測器成本高且檢測時間較長,毫米波感測器5秒內就可掃描完成並顯示影像,感測距離可達2公尺。此設計利用波束合成原理做出世界上第一個電子式掃描的影像感測器。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