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8日 星期六

【學生參與不足 校園難自治1】學生參與不足 校園難自治

 學生會成立的本意在於為學生發聲,但近年各大學學生會選舉投票率普遍偏低,更曾無人參選。學生參與學生會事務意願低落,間接影響學生會代表性,而學生會經費短缺也造成營運困難,損害學生權益。為提升學生關注度,各校學生會紛紛藉資訊平台與學生增加接觸。
專題記者/吳文哲、曾俞凱、王家瑜、杜長耘
 
 學生會原為幫助學生爭取權益的自治團體,建立整體校園意識。但據教育部「100年學生自治組織問卷報告」指出,各大專院校學生會選舉投票率普遍低於四成,學生會長當選門檻低於兩成,更有69所學校僅一組學生會長候選人,顯現學生參與選舉及投身自治事務意願不足。

 3月11日,台灣大學舉辦校長遴選模擬投票,投票率僅5%。今年成功大學、交通大學、逢甲大學等大學學生會會長選舉,皆因登記選舉人數不足而延長報名。而台灣科技大學學生會長選舉歷年來投票率很低,甚至曾經低於2%。

 「學生會遇到最主要的困難是學生參與度較低。」,政治大學學生會會長葉茂盛表示,多數學生關心自身發展,學校公眾事務對個人未來的影響較小,導致學生態度冷漠,而學生會更曾在民國96年因投票率不及15%門檻而倒會。

 政大廣播電視系學生劉柏宏表示,學生會雖以替學生發聲為目標,但在校務決策過程中地位低,成效有限,因此他不參與學生會投票。他說:「以政大水岸電梯為例,學生反對聲浪大,卻無法影響學校決議。」台大國際企業系學生王天碁則認為,選舉結果和自己不相關,因此不願特別前往投票。

 早期學生會捍衛校園民主和自由化,台大學生會會長林韋翰說明,但現在校園相對自由、多元,學生意識不到學生會的重要性,也不太關注學生自治,導致參與度不高,學生會的代表性更受到質疑,「但這些成果都是建立在校園民主之上,必須讓同學更了解學生自治的內涵。」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曾建元表示,學生的低參與度將導致民主正當性危機,並使學生會缺乏運作動機,造成經營成效不彰,降低學生會影響力,而影響力減弱則會使學生更不願關注學生會,互相影響造成惡性循環,傷害學生自治權益。

下一篇:【學生參與不足 校園難自治2】學生會代表度低 盼受關注
第三篇:【學生參與不足 校園難自治3】學生資訊透明化 助提升信賴度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