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8日 星期六

【大學生秀創意 傳統技藝「新」生3】親身參與 提升傳承使命感

 【專題記者陳怡璇、龔千容、林世庭、范嘉軒、翁浩雯】民俗技藝在過去提供民眾交流、娛樂、祭祀等效果;但隨著社會逐漸進步、開放,許多外來的藝文活動取代傳統民俗技藝帶來的功能,使各種技藝發展受到限制,甚至逐漸被遺忘。

 在這轉變下,人們對民俗技藝的看法也隨之變化。李進豐說:「大部份的人對廟裡的技藝團有負面印象。」他認為傳統陣頭文化也可以是種藝術,但須抽離宮廟帶給大眾的不良印象,創造純粹的環境,因此他在大四時創立藝陣社,讓大家深入瞭解陣頭藝術。

 社會大眾對傳統文化的關注程度低,為了讓大眾再度接納傳統,許多學生在呈現傳統技藝成果時便加入許多創新的元素,替傳統文化換新裝。輔仁大學龍獅社社長許晉齊表示,對舞龍舞獅創新是為了在趨吉避凶的意涵之下,也能展現新的一面,他強調
做這些改變不外乎是為了讓更多人關注並繼續推廣。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所學生王瑞秋則致力傳統中國結文化的傳承。她熱衷於中國結的編製,並簡化打法、加入串珠等裝飾,製成更為普及的手環及項鍊,並把成品贈與親友,「因為以前的人會透過結繩向他人傳達情感,所以編中國結是一種抒發自我情緒的良好方式。」王瑞秋也提到,深切感受一種文化非常有意思,為了讓大家也能瞭解,希望能將傳統文化繼續傳下去。

 大學生將民俗技藝結合創新有許多不同作法:有人在扯鈴表演時加入肢體演出及具故事性的橋段,讓單調的扯鈴變成一種藝術;亞太學院藝陣社等社團則試圖創造單純的環境,以擺脫陣頭的負面形象,但他們的目標都是為讓大家看見傳統技藝與過去不同的一面,進而保存、傳承文化。

第一篇:【大學生秀創意 傳統技藝「新」生1】大學生秀創意 傳統技藝「新」生
第二篇:【大學生秀創意 傳統技藝「新」生2】突破框架 多樣創新喚關注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