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柔」光造夢境 林易澄拼湊失語社會

《多話劇2014─柔》用陰暗的燈光搭配不同音樂訊息,讓觀眾彷彿置身半夢半醒的夢境裡。
圖╱柳春春提供

 【記者王育柔台北報導】柳春春劇社X旃陀羅公社16日於牯嶺街小劇場演出《多話劇2014―柔》。陰暗的燈光搭配不同的聲音訊息,讓觀眾彷彿置身於半夢半醒的夢境裡。探討當語言失效時,現今社會還存在什麼。

 演出共分成三幕。第一幕,一對災後重逢的情侶,斷斷續續的閒聊現在的生活、彼此的過去。但吵雜的背景音樂、幽暗的燈光,讓彼此的對話模糊遙遠。接著,彷彿經歷了一場災難,桌椅散亂一地,桌燈忽明忽暗。兩位演員倒在地上,如遊魂般不斷交覆說著各種美食、流行歌曲的名字,彼此像是在對話又像是在喃喃自語。最後一幕回到真實世界,一對父女從溝通、對話、質疑到爭吵。當中夾雜大量父親的獨白,不斷透露出父親婚姻、經商失敗的訊息,最後女兒帶著行李離家出走。

 演出中,背景音樂充斥著各種新聞內容,讓演員的對話淹沒在大量的聲音干擾裡。整部戲就像一個剪貼而成的作品,包含蜜糖吐司、圓仔、黃色小鴨、流行歌曲以及各種時下話題。昏暗柔美的燈光刻意不照出演員的臉,營造出夢境中不合邏輯的場景。「背景音樂其實都是希望能干擾民眾看戲,這次劇名取『柔』一方面也是因為想要用柔光,營造一般人無法控制的夢境。」導演黃大旺表示。

 負責文本構成的台灣大學歷史所學生林易澄說:「整齣戲以三個主軸展開,首先是前面提到的語言失能,其次是某種單純的幸福生活模樣,最後則是將之置於一個災變之後,窺看語言失效狀態下,存在的是什麼。」

 劇中約一半以上台詞來自書籍與網路引言。林易澄表示,使用引言一方面試圖呈現散亂的語言狀態,一方面則試圖用有限的字句,拼湊出難以言明的事物。

 「不同於一般呈現劇情的方式,對話一定要聽得清清楚楚。這些在舞台空間成為雜訊的聲響,也許在結束後,夢境會反過來纏繞現實。」林易澄補充。女演員劉孟籬表示,這次的劇本就像是一個未完成的故事,沒有來龍去脈。就連自己在詮釋劇本時,也像大部分的觀眾一樣看不懂。只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排練中找到自己的答案,並演出來。

 觀眾、東華大學資訊工程系碩士班學生劉宇哲說:「戲劇中演出了許多民眾在社交網路上分享的動態,美食、觀光景點等。讓我不禁省思,難道我們的生活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是不是太侷限了?」而對於多話劇中不斷播放的背景音樂訊息,劉宇哲認為,這就像現在的社會,太多不同的聲音了。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