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6日 星期四

恐龍也移民 歐美裔日籍禽龍新發現

 【記者呂欣綜合報導】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Fukui Prefectural Dinosaur Museum)的研究團隊10日發表耗時七年的恐龍化石研究成果。結果顯示,此種恐龍為西元1億2000萬年前的白堊紀草食性禽龍類,祖先遠從歐美大陸移居日本。

 研究團隊將新發現的恐龍學名命名為「Koshisaurus Katsuyama」,名字取自日本發現縣地和美洲爬蟲類的意思。團隊經過比對上顎骨、頸椎和左大腿骨等部位,可以確定這是首次被發掘出的新種恐龍。

 福井縣立大學(Fukui Prefectural University, FPU)恐龍學研究所講師柴田正輝(Masateru Shibata)證實,這次新發現的恐龍品種源自歐美地區,但恐龍為了尋找更好的居住地會四處旅行。「想想看白堊紀時期有多長,恐龍簡直可以到他們想去的任何一個世界角落。」

 事實上,研究團隊在2003年就發現過一批不同於福井龍屬的禽龍化石,但被發掘的部位還不足以與福井龍屬進行比較。柴田正輝說:「還得謝謝2008年發現的那批禽龍化石,這次我們終於能夠證實除了福井龍屬以外,另一種曾經存在於白堊紀福井縣的禽龍類。」

 七年前,研究團隊在勝山市北谷町挖到白堊紀時期的鱷魚及一些脊髓動物的骨頭,但柴田正輝說:「當下沒人有信心能斷定這些骨頭屬於恐龍。」因為證據不足,研究遭到擱置。直到後來又有恐龍的牙齒被發現,研究團隊才重返舊地繼續挖掘工作。

 柴田正輝說:「分析恐龍化石的工程總是繁複的,但本來確實是可用更短的時間完成。」首先,研究團隊必須小心翼翼地把化石周圍的岩石清除,而每年要取出的化石高達上千個。他們需要花長時間把這些化石作成標本。還有,討論也是研究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為了確定我是否能將這些化石標榜為新品種恐龍,我得和外國學者進行廣泛討論。」

 然而,目前研究團隊有個新的問題要面對:為何這次新發現的品種能與福井龍屬存在於相同的時間及地點?兩個同樣生存於白堊紀的草食性禽龍類很難共存。團隊打算從兩種恐龍外觀型態的不同著手,盼能解開這項謎題。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