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8日 星期四

【專欄】熱中暑非中暑 多重器官衰竭恐致命

 【記者張又筑、徐霈芯綜合報導】隨著夏天腳步接近,醫院門診因中暑而求診的病患數目增加。但很多人不知道,俗稱的「中暑」正確的醫學名稱是「熱衰竭」,而「熱中暑」是另一種死亡率極高的病症。

 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及熱中暑等熱傷害主要是在高溫環境下,身體產生大量的熱能但卻無法調節所致,尤其台灣氣候環境濕度高,更容易產生熱傷害。其中,熱中暑需要及早認知及立即處理,否則會危及生命。崇文診所醫師陳仰霖說:「一般俗稱的『中暑』,正確的醫學名稱其實是『熱衰竭』;而『熱中暑』在醫學定義上,才是比較嚴重的病症。」不少人常會將這兩個名詞搞混。

 「判別熱衰竭及熱中暑的方法,在於患者的意識是否清楚。」陳仰霖分析,熱中暑患者因為腦內的體溫調節中樞失調,所以會神智不清,體溫飆高但排汗卻不多。他表示,熱中暑患者要立即送醫,當下最佳的緊急處理方式是用冷水或拿毛巾包覆冰塊擦拭患者身體,讓患者緩慢降溫。如果未能及時急救,則容易併發橫紋肌溶解、腎功能受損、意識昏迷等症狀,造成多重器官衰竭,有致命危機。而熱衰竭患者意識是清醒的,體溫只是略為升高,因缺少水分及電解質,血液濃度變高,會產生脫水的現象,患者會出現手腳冰冷、冒冷汗、心跳變快等症狀。陳仰霖表示,「此時應將患者帶到涼爽的環境,在病患躺下後把腳墊高,並補充電解質和水份。」

 炎炎夏日,除了避免長時間待在高溫的環境下,陳仰霖建議,運動前應先喝足夠的水、電解質飲料或鹽巴水,不要在口渴時才補充水份,即可以降低發生熱傷害的機率。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